Search


香港還能忍受幾多次「香港電視事件」
如果如有些經濟教授估計「佔中」對經濟帶來...

  • Share this:


香港還能忍受幾多次「香港電視事件」
如果如有些經濟教授估計「佔中」對經濟帶來的潛在影響是十分嚴重的話,「香港電視事件」對香港經濟影響將是其百倍或更甚。佔中對經濟可能帶來的影響只限於其公民抗命的那幾天,是有限的影響,而更重要是他們追求的是一個真正的秩序,而不是少數特權人士控制下的假和諧。相反,今次「香港電視事件」是破壞香港自由經濟的核心價值,所帶來的影響是無限的,是長遠的。

自由市場經濟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條件是,私有產權被清楚界定。沒有清楚界定的產權,將帶來大量或無可估計的資源耗費(Dissipation of rent),因為生產者會進行很多無經濟價值的活動來取悅政策的執行者,而不是把資源放在能提升生產力等的競爭行為上。「香港電視事件」正是表明香港政府已不再堅持透明的資源分配原則,而走向一個獨行獨斷的黑箱中運作。它帶來的訊息是,香港政府再不堅守產權清楚界定的原則,香港的核心價值被清楚地破壞了,所帶來的損失是無可估計的。

不把發牌的原則公開,一方面暗示當中極有可能存在不能公開的不公平原則。另一方面,是要讓市場參與者自我估計。如果你要獲得政府分配資源,你必須在這樣黑色的遊戲規則中估計。估中,可能為你帶來巨額回報。可悲的是,市場參與者會開始不再以市民(市場)的利益為生產目標,而是以政府的黑色「心意」為準則。後果是資源大量耗費,更嚴重是真正有效能的投資者會離場。近日,亦有不少傳言有關李氏把香港一些有利可圖的資產賣掉,亦未必與這趨勢無關。

事實上,政府手上有大量的資源及分配資源的權力。在梁班子上台後,他主動開發資源,東北發展、重新分配寬頻頻譜及電視牌照。但每個資源分配或再分配都給人一些含混中有其政治動機的感覺。整體而言,大眾有一個愈來愈清楚的印象,就是政府會把資源給予與他有連繫或支持他的機構,或是會處罰不支持他的。目的為何?原因與政府缺乏公信力及認受性不無關係。可悲的是,現屆政府不從正當重建對個人及政府的公信力入手,反而利以上談及的負面手法,期望獲得更多利益集團的支持。

「香港電視事件」不是單一事件,是反映現屆政府的思維與取向。如果有些人認為佔中是會帶來破壞的話,他們必須看看現時香港的處境,這個政府是否仍然值得我們信任。今日有線電視訪問了一位香港電視的藝員,他在跑馬地墳墓前以一對對聯來表達他對政府的回應。今日,政府可以用什麼保密原則及一大堆語言偽術來蒙騙大家。同樣,如果沒有任何後果的話,他朝,他亦會用同樣的手法來拒絕有民意基礎及努力不懈的候選人。直至今天,我仍不想佔中真的發生,但暫時我仍看不見有其他更佳的選擇可以迫使這不可信的政府真正回應市民對未來政制發展的訴求。如果要為港出聲,這件事便更需要為港出聲。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工業福音團契義務拓展總監 關懷貧窮學校創校校長 PhD (CUHK) Yale University PhD V
View all posts